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长治市平顺县人民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平顺县乡镇信息公开>西沟乡>公开内容>义务教育领域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01236931-5/2021-01157 成文日期2020-12-06
发文机关西沟乡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0-12-06
发文字号 主题词

西沟中心校“四步双向”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来源:长治日报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落实全国教育工作大会精神,围绕《长治市教育局关于新时代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长治市关于中小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等文件,根据平顺县教育局关于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精神,结合我们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逐步探索出适合我校的“四步双向”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这个模式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就能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

  “四步双向”是指课堂遵循教学过程的递进和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是由教师和学生双边,教师课堂组织的“收——放——聚——拓”四步教学,完成教与学的互动,既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又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进而达到教学相长、双赢共好的最优化的育人效果。

  “四步双向”是沿着教与学的发展方向设计内容构建的。“收”是“放”的行动指南,“聚”是“拓”的理论基础;相反,“放”为完成“收”的目标提供了路径和方法,“拓”更好地延伸了“聚”的内涵。“四步双向”中四环节相辅相成,融会贯通,不能孤立的存在某个环节。

  (一)收

  所谓“收”,简单地说就是“阅读文本,收集问题”包括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学生自己收集的问题;第二教师提出的问题。不管哪一种问题都是在导学案的引领下,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文本,收集和发现与本课时的知识点相关的有价值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显然,我们在设计导学案时,必须让学生认真的解读“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就摸清了整节课学习的方向,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会严重偏离教学主题。当然,当教材的内容有些偏难时,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这时我们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前提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提前整理在学习问题卡上,然后教师课前整理,把有价值的问题记录下来,拿到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讨论。当然这种学习方法在我们课堂上刚刚推广,孩子们很不适应,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多费心,找方法去教学生如何预习,比如说划重点、读懂文本,会自觉地解决简单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做好示范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预习。

  (二)放

   所谓“放”的意思就是把第一环节收集回来的问题,千万不要急于求成,自己无所顾忌全权包揽讲给学生听,而应该放给学生来解决。“放”的形式有:(1)自主学习。学生依据学案的要求,逐段逐节研读教材,完成学案中所提出的任务与要求。教材是学本,学案是引导。学案具体设计的重点研究的概念问题、体例,学生在阅读教材中逐项明确,逐题落实,对预习自学是很好的落实。对课前进行了预习自学的学科,课堂上可直接进行自学检测,以展示反馈的手段来反映自学效果,暴露出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要对自学活动及时了解调控,及时发现生成与预设的差距,为下一环小组学习活动与教师的点拨评价做准备。(2)小组学习。学生自学的困惑、自学检测所暴露的问题,都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求教的欲望,教师应随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以一帮一、兵帮兵的方式,解决学生个性疑问;教师深入小组作进一步的学情了解,并随机辅导点拨,小组中积极的交流、热烈的讨论、适当的辩论,把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

  (三)聚

  “聚”的意思就是教师根据本课时学习的重难点抓主旨,炼精华,学生通过分组来展示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此环节中,训练是主线,展示是手段,反馈是目标。对学案上的问题习题,学生都要有一个“自学——交流——总结”的学习过程。小组问题,小组展示;共性问题,全班展示。可以采用口头回答、表演、图画、实物、实验、板演等多种展示方式进行反馈。其中板演是一种较常规、易操作、易交流、较直观、透明度高的展示方式。

  (四)拓

  这一环节其实就是“拓展训练,强化延伸”。此环节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挖掘,对疑问进行拓展提升。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进行问题归纳,及时补偿教学。必做题(巩固性练习),要求全班学生限时、独立完成,答案明确后,由小组长检查组员学案,教师抽查学困生的学案,了解学困生的答题情况,收集答题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讲评。选做题(提升性练习),主要针对优秀生设计,如果课堂时间不够,可以在课下完成。

  “四步双向”课堂教学模式,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收——放——聚——拓”四步环节不可机械地割裂开来,在合作中有展示,展示中有合作,过程性评价更是贯穿始终,而且各环节时间分配也是不确定的,视需要进行融合调整。这种模式突出“问题导学”这一关键词,把“问题”渗透到每个环节中去,尽量做到“三讲”(讲学生不会的问题;讲思路、讲方法;讲规矩)和“三不讲”(没经过自学的不讲;没经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不讲;没经过学生练习的不讲),只有这样才能使新的教学模式的发挥作用,才能打造“有效课堂”,实现“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