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长治市平顺县人民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平顺县乡镇信息公开>龙溪镇>公开内容>计划规划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01236931-5/2020-26277 成文日期2020-11-17
发文机关龙溪镇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20-11-17
发文字号 主题词

龙溪镇2020年度工作总结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来源:长治日报

龙溪镇位于平顺县东南部,距县城17公里,全镇23个行政村,6329户,17317口人,国土面积135000亩,其中耕地面积13010亩,林地面积56373亩,农民收入主要以玉米、马铃薯、中药材种植、养殖、务工为主。全镇建档立卡户2168户、6421人,截止2020年10月底,全镇21个贫困村,2168户,642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

脱贫攻坚以来,龙溪镇确立“中小药材大镇、新型能源强镇、绿色生态名镇、平安创建新镇”工作思路,围绕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在传统种植党参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种植面积,提升党参品质,延伸党参加工产业链。 

一、脱贫攻坚完美收官 

(一)主体带动兴产业,群众增收有渠道 

脱贫攻坚的落脚点是群众增收。2020年以来,龙溪镇不断加大发展产业力度,三大产业齐头并进,基本实现“三个带动”目标:一是通过土地流转带动群众增收;二是通过规范化种植带动群众增产;三是通过示范引领带动群众增效。龙溪镇中药材种植、光伏电站、电商扶贫三大产业基本形成,并发挥带动效应。 

1、壮大中药产业,打造康养小镇。持续加大中药材产业扶持力度,2020年种植中药材5100余亩,中药材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中药材品质逐年提升。规划“三大片区”:以龙镇村为中心打造“康养小镇”示范区,依托金山谷公司,提升党参品质,树立党参品牌;以佛堂岭村为中心打造道地党参示范区,继续发挥传统优势,扩大种植规模;以新城村为中心打造深加工示范区,以合作社为基础,持续开发马铃薯下游产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2、发展光伏产业,巩固脱贫成效。截至目前,全镇18个村建有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达到4062.2KW,极大改善了各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窘境。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掘光伏收益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居安思危,勇于尝试、大胆创新,使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3、开发电商产业,扩展增收渠道。依托东彰金山谷有限公司流转土地、产品加工、务工带动等形式,借助微商村项目优势,大力开发电商产业。在建设党参种植基地、打造道地党参品牌的基础上,树立“电商”品牌、营造“电商”氛围、打造“电商”基地,积极培育电商产业,依托电商进一步提高党参的市场话语权。 

(二)落实惠民好政策,减少支出有兜底 

政策落实是减轻群众生活负担的主要措施。脱贫攻坚以来,各项惠民政策纷纷落地,作为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将政策落实好责任重大。做到政策落实“三及时”:一是及时将惠农惠民政策对贫困户进行培训讲解;二是及时将涉农资金发放到户;三是及时将办理过程、结果、金额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1、住房安全。2020年,共识别危房户52户,在危房改造的同时,我镇紧盯享受移民搬迁的585户是否全部搬迁入住,截至6月底危房改造已全部完成,易地搬迁未入住的也陆陆续续入住,除长期在外务工人员外,在家贫困群众均已入住,至此,全镇贫困户已全部实现了住房安全。 

2、健康扶贫。大力宣传健康扶贫相关知识,开办“新时代文明实践”培训办,对贫困户进行专题讲座,提升群众对政策的知晓度。除统一缴纳新农合以外,办理慢性病1572人、进行“双签约”797户、免费体检2000人次。在健康政策实施后,有效地减轻了群众负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得到缓解。 

3、兜底保障。2020年度,龙溪镇办理低保1116户1382人、“五保”户87户。除国家政策外,要求各村从集体经济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对特困并无劳动能力的户进行兜底,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平时对兜底保障户多关心,发动社会力量进行捐赠慰问,确保群众能够共同享有社会发展红利。 

4、普惠政策。粮食直补底数清,发放及时;扶贫超市,运用积分鼓励群众参与;发放种子化肥,引导群众改良品种;提供技能培训,提高群众生产能力;文化下乡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普惠政策落实到户,极大地提升了群众对党的满意度,增强了农村的活力和干劲。 

(三)基础设施大提升,公共服务惠群众 

提升基础设施及配套公共服务是群众满意度提高的关键。龙溪镇多方争取资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进行了通村路升级改造、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村容村貌治理等,实现“五个全覆盖”:一是户通水泥路全覆盖;二是安全饮水全覆盖;三是移动网络全覆盖;四是闭路电视全覆盖;五是公共服务全覆盖。 

1、交通出行更方便。全镇升级通村公路“寺小线”于2018年底改造完成,并拓宽取直,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旅游公路正在建设施工,建成后贯穿全县南北,连通壶关县,为龙溪镇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改扩建了“王东线”、“下佛线”;贯通了消军岭与井泉连接线;升级改造了“花壶线”,全镇“三横四纵”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2、水质提升更安全。2020年,龙镇村、新城村、庄和村等8个村对原有饮水管道进行改造升级,通过此次整改升级,进一步保障水质、水量。同时,对全镇饮用旱井水的农户,水井进行消毒,达到安全饮水标准,并将饮水安全责任牌上墙。 

3、村容村貌更美丽。全镇各村对残墙断壁进行了拆除修正,街道进行了美化亮化,树立党建雕塑、建设文化活动场所、小游园等,并制定卫生保洁制度,长期保持街道、巷道干净卫生。在村容村貌治理的基础上,该镇倡导文明生活新风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群众集体荣誉感,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入到脱贫攻坚中。 

4、便民服务更高效。随着惠民政策的逐渐增多,群众咨询办理的业务也相应增加。全镇各村成立便民服务中心,每天有一名两委干部接待来访群众,解答群众难题、讲解党的政策、受理群众诉求,一站式服务,减少群众办事流程。并实行为民代办制度,帮助群众办理低保、养老、计生奖励、大病救助等惠及民生事务,帮助群众到镇到县办理手续,极大地方便群众办事,得到群众认可。 

二、社会事业大幅提升 

(一)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1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结合上级产业奖补政策,大力调整龙溪镇产业结构,提升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地附加值。全镇耕地种植玉米、马铃薯压缩到三分之一;小杂粮种植面积达到三分之一;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三分之一。通过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龙溪镇农业结构更加优化,依托电商产业的逐步壮大,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目标。 

2农业技术持续推广。根据我镇农业产业情况,全镇开展各项农业技能培训,参训农民达到3000余人次,在中药材种植、马铃薯培育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推广新型农业技术,提升单位面积产量,为农民增收提供智力支持;在佛堂岭、东彰、新城等村大力推广小型农机具,通过农业机械化,不断提升种植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促进农民增产。 

3标准农田逐步扩大。在县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支持下,龙溪镇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兴建田间路、建设节水灌溉区,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产条件,提振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村容村貌治理,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 

1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通过党员干部培训,结合脱贫攻坚,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对辖区内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大排查,严格要求不得损坏林木。对造成林木损坏的生产单位,镇政府下达停产通知书,并责令其整改,对损坏林木进行补植补种,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2不断扩大森林覆盖率。龙溪镇森林覆盖率达到51%,2020年,引进沙棘种植项目,对荒山荒坡进行改造,在有条件的山坡大规模种植沙棘、连翘等经济作物,优化全镇种植结构的同时,荒山披绿,美化环境,为下一步生态旅游创造良好的环境。 

3森林防火严防严控。作为林业大镇,龙溪镇将森林防火工作作为全镇的中心工作,全员发动、全员上阵,加强巡逻巡护,加强宣传教育,加强查处力度。通过巡逻车跑起来、彩旗挂起来、喇叭响起来、卡口设起来、队员动起来、物资备起来等措施,加大防火力度,确保无火情发生。对措施不到位、队伍管理不到位的两委干部,由镇纪委牵头,通报、约谈,甚至追究党纪处分。 

(三)文化教育丰富多彩 

1文化活动开展经常化。抓好重大节日宣传工作,端午、七一、中秋、元宵节等重大节日,龙溪镇组织各支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弘扬传统文化。龙镇村每年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两台大型文艺晚会。不论是节目质量,还是群众参与度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得到了全体村民的支持和称赞。 

2活动场所实现全覆盖。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龙溪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文化娱乐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由各党支部牵头,发动群众开展日常文化活动,各村自行组织了舞蹈队、秧歌队等积极向上的文化队伍,在各村文化广场,利用农闲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既陶冶了情操又锻炼了身体。 

3教育事业持续加强。为确保“两不愁三保障”落实到位,全镇范围内对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情况进行大摸底,确保无一个辍学学生。通过排查,我镇有三名因身体原因不便上学学生,镇政府通过与中心校沟通,进行上门送学,定期回访,将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送到每一户。 

三、社会治理卓有成效 

(一)平安创建整体提升。 

1“三网”合一,处置效率有提升。综治网格、监控网络、党小组,“三网”合一,形成合力,减少管理成本,增加工作效率。以各党支部党小组为基础,详细划分网格,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更加贴近群众、更加方便群众、更加了解群众。通过对“三网”的整合,网格化管理焕发出极大的生机,找到了真正适合发展的土壤,网格长、网格员更好地对自己进行定位,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良现象、群众迫切的需求迅速反映上来,为政策制定、迅速反应提供第一手资料。 

2队伍健全,基层矛调有人管。各村有矛调室,镇有矛调中心,并有一支专业的矛调队伍。通过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队伍建设、机制运行、后勤保障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当前,各村矛盾纠纷能够实现就地化解,做到访有人接、事有人管、责有人担,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矛盾纠纷能够及时有效得到化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问题不上交”目标。 

3重点督办,陈年旧案得化解。发挥好各大平台作用,相互合作,查漏补缺,形成“交叉火力”,不留死角。不管是在便民服务中,还是在矛调中心,或信访接待,都要在第一时间互通有无,由专人负责汇总梳理,并及时报送至相关负责人进行处理。对疑难问题或职权范围以外的问题要及时向镇党委汇报,由镇党委责成专人负责解决。务求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顺利化解西郊郭爱民陈年上访、井泉村张金鱼上访案件。 

四、党的建设更加巩固 

(一)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办事效率。 

制度管理是保障脱贫成效的重要措施。龙溪镇高度重视干部队伍管理及制度建设,层层压实责任,调动五支队伍积极性,确保脱贫攻坚顺利推进。做到“三个到位”:一是制度覆盖到位;二是日常管理到位;三是追究责任要到位。 

1、实行每周例会制度。坚持每周一上午召开脱贫攻坚工作例会,召集各村支书、主任、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镇机关干部,对上周工作进度进行通报,明确差距;对本周工作进行安排,列出清单。通过周一例会,统一思想,量化工作,有序推进,极大地提高了干部队伍的工作效率,能够在繁杂的工作中理清思路、明确方向,促进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 

2、制定末位淘汰制。镇党委出台《末位淘汰制》,针对领取财政工资或财政补贴的所有干部,采取月排队、季通报、半年兑现的方式,实施末位淘汰。由分管领导牵头,对自己所分管的队伍进行排队,主要依据当月工作完成情况,以成效论英雄。连续两次排名最后的保洁员、计生员等公益性岗位干部直接解聘;工作队、第一书记实行召回;镇包村干部报请县委组织部进行调换。以高压态势,保障全镇干部队伍的活力和干劲。 

3、帮扶队伍管理六项措施。结合市委“六项措施”要求,重点要求第一书记、工作队严肃工作纪律,镇党委研究制定六项具体工作要求,包括外出报备制度、督查巡查制度、落实召回制度等措施。通过加强队伍管理,全镇大多数帮扶干部能够认真履职,在资料整理、入户访谈、项目建设等工作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4、严格执行包村干部负责制。在工作安排到位的前提下,工作落实有为重要。每天早8点,召开包村干部早会,把当天工作详细分解,由包村干部到村督促、协调、监督村干部、帮扶干部做好落实。严格执行包村干部负责制,一包到底,全权负责。 

(二)加强干部管理,提供人才支持。 

1镇村两级干部培训。5月份,镇党委组织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第一书记、工作队、全体镇干部共计130余人,进行为期4天的“领头雁”培训。通过邀请县机关相关骨干,在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经营管理、脱贫攻坚知识、严格纪律规矩等方面做了专题讲解。通过集中培训,全镇干部统一了思想、鼓舞了干劲,在脱贫攻坚完美收官的关键时期,焕发出激昂的斗志,再接再厉,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2培养锻炼后备干部。结合两委换届测评、合并村等工作,在全镇范围内对有文化、有能力、有干劲的后备干部进行发现、培养,有条件的先充实到村两委中来加强锻炼。农村干部老龄化问题逐渐显现,充分调动农村年轻有能力人才的积极性,回村充实到干部队伍中来,优化干部结构、提升队伍活力,进一步加强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3调整支部班子。对软弱涣散党支部进行整顿,对工作不力、不作为、乱作为的支委干部进行调整。2020年,镇党委下大决心,对南脑村、底河村、杨威村、寺南凹等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调整,进一步加强党支部战斗力,使各村在脱贫攻坚一线有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 

(三)加强廉洁从政,干净担当作为。 

1严格执行管理制度,督导督查常态化。认真组织学习中纪委十九届四中全会、山西省纪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纠正“四风”方面突出问题为导向,紧盯重要时间节点,层层设防、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立体监督防控”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加大督查力度,对在岗情况、履职情况、项目建设等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2加大查处追责力度,打击违法违纪。按照有案必查、违纪必究的原则,对问题线索进行认真梳理,对党员干部涉嫌违纪问题进行排查核实。2020年以来镇纪委共处置问题线索39件,其中谈话函询22人,给予党纪处分5人,正在办理3件。做好疫情防控监督检查工作,对2个村的支村两委主干4人进行谈话提醒。做好金融领域违纪违法线索处置,对全镇逾期贷款11名党员进行约谈,并督促其尽快还款。 

3加强重点领域监督,做好巡察整改。镇党委、纪委积极运用四种形态,在安排脱贫攻坚、低保复核、防火防汛等重点工作时,首先强调的就是纪律的重要性,对扶贫领域可能发生腐败的环节和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进行事前干预。立足抓早抓小,治病救人的原则。狠抓整改落实,根据《市委第七轮第四巡察组关于对平顺县龙溪镇党委提级巡察的反馈意见》做好巡察整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