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长治市平顺县人民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平顺县乡镇信息公开>北耽车乡>公开内容>义务教育领域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 成文日期2021-12-25
发文机关北耽车乡 发布日期2021-12-25
发文字号 主题词

北耽车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来源:长治日报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办发〔2021〕40号)《山西省教育厅等5部门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晋教〔2020)2号)《山西省教育厅关于“一校一案”全面落实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晋教基函〔2021〕53号)《长治市教育局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长教办字〔2021〕66号)平顺县教育局关于印发《平顺县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平教字[2021]175号精神,进一步增强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切实做好我校课后服务工作,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减”工作的各项部署和“五项管理”要求,推进课后服务支撑,切实解决家长无法按时接学生和课外负担过重的困难,抓好校内主阵地,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公益普惠。课后服务坚持公益导向,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优势,健全课后服务制度,严格执行市县有关课后服务标准和要求不随意向家长转嫁运行成本

(二)坚持公开透明。公开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安全保障措施等事项,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坚持自愿申报。学生课后服务必须坚持学生和家长自愿原则,由学生家长自主选择、自愿申报。严禁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与,也不能以任何方式拒绝或推诿学生参与。

()坚持安全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三、组织机构

为确保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能够扎实有效开展,成立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马海红

成员:白慧娟、窦世世、杨阳、张晓宁、张静、

侯妮娜、李爱芳、段海风、  静、崔国亚、

崔晓静、吴路先、张道帅、李晨曦

、具体工作

(一)服务对象。学校自愿接受课后服务的在校小学生。优先保障残疾儿童等群体的需求。

(二)服务时间。开展“5+2+1”课后服务模式,即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原则上每天不少于2小时一般情况下冬季不超过18:00,其他季节不超过18:30。双休日开放1天,确定为每周星期日上午九点至十一点,下午三点至五点,夏季可适当顺延。寒假开放1周、暑假开放3周的开放校园制度。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

(三)服务内容。课后服务组织实行“校级统筹”的方式。打破年级、班级限制,由学校统筹组织实行走班制、大班制、跨班制、跨年级制等,不搞一刀切。学校应根据学生所选“菜单”,组织相应学生参与课后服务项目,实行“选单走班”,满足学生对课后服务的不同需求,切实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课后服务采取“菜单式双选”管理和“校级统筹”方式。“菜单式双选”指学校列出服务“菜单”内容,每学期开学前将课后服务一览表向学生家长公布,供学生家长选

本学期,我校的课后服务“菜单”如下:

1.星期一、星期三:各班学生在本班教室进行作业巩固、答疑;

2.星期二:全校学生进行花样跳绳活动。

3.星期四:实行跨班制、跨年级制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进行社团活动(合唱团、非洲鼓队、书法小组、国学诵读),确保组成规模不超过20人的“临时班”。

学校将课后服务活动研究开发作为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与校本特色课程国学开发紧密结合,充分挖掘利用校内外资源,充分挖掘教师潜力,丰富课后服务活动内容与形式,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四)服务方式。充分利用校内师资、场所、设施设备等资源开展课后服务,多形式多渠道拓展课后服务形式,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和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本学期,我校作出如下安排:

1.星期一、星期三:由一名志愿教师和一名本班教师负责在本班教室负责本班学生的作业辅导、答疑;并且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利用“空中云课堂”精品资源实现线上服务。

2.星期二:由张静老师、李晨曦老师带领全校学生在操场进行花样跳绳学习;

3.星期四:社团活动

张道帅老师、郭静老师负责合唱团、非洲鼓队活动;

杨阳老师组织书法小组活动;

段海风老师、白慧娟老师带领语文教师进行国学诵读活动。

服务流程。调查摸底——家长申请——学校审核合理安排志愿教师——重新组班——无缝衔接

1.调査摸底。通过家长会向家长宣传上级有关课后服务工作通知的精神。各班主任对家长有意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家长进行调査摸底,做好调查问卷统计,合理设置本学期开展兴趣小组的项目。

2.家长申请。家长和学生有意愿参加课后服务的,要由家长书面向学校申请,学校向有需求的家长和学生发放《课后服务申请书》。

3.学校审核。根据家长的申请进行审核认为属实后与家长签订《课后服务安全责任书》,明确看护的时间、形式管理要求,双方权利和义务等。对具备条件按时离校的,要在规定时间放学。  

4.合理安排志愿教师。根据家长申请情况,结合学校设立的课后服务特色课堂,合理安排每日志愿教师的人数以及不同学科的教师,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5.重新组班。将不同班级的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组成规模不超过20人的“临时班”

6.无缝衔接。“临时班主任”负责接待家长,指引家长到“临时班”接孩子,家长孩子互相确认后,才能离开校园。  

五、课后服务保障措施

、高度重视。各班主任及值班教师要高度重视,认真负责,切实将课后服务作为一项分内工作,组织好,服务好,真正让课后服务成为学校的实事工程。

)、规范管理。课后服务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条:

1.坚持“家长自愿、公益服务”原则,严禁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  

2.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不得将看管服务工作作为学校教学的延伸,不得进行集体补课讲新课内容或举办各种兴趣班。

3.不得与社会机构合作进行有偿服务。

4.看管教师要做好看管记录,详细记录每天看管情况。出现紧急情况时及时救助并通知学生监护人,确保学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