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长治市平顺县人民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平顺县政府工作部门>平顺县教育局>公开内容>义务教育领域>政策文件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01236931-5/2020-04871 | 成文日期:2020-09-15 |
发文机关:平顺县教育科技局 | 发布日期:2020-09-17 |
发文字号:平教科字〔2020〕165号 | 主题词: |
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坚持就近就便服从就优原则,鼓励中学向县城集聚、小学向乡镇以上集中”的决策部署和省领导批示精神,根据《山西省教育厅关于认真做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方案制定工作的通知》(晋教基〔2020〕19号)要求,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切实提高办学效益,在逐校、逐点开展全面摸排、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坚持“控辍保学”底线要求,兼顾公平和效益,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和现状分析
1.基本情况
平顺县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太行山南端,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国著名劳模、唯一的一至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的家乡。全县面积1550平方公里,辖5镇7乡、262个行政村,总人口16.7万。201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3.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516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7854元。
全县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校71所,其中小学33所、教学点30个、初中6所、完全中学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现有在校学生8683人,其中初中生3035名,小学生5648名。寄宿制学校27所,寄宿学生2508人,占全部在校学生人数的29%。乡村小规模学校(100人及以下)28所,在校生1349人;教学点30个,在校生141人。全县共有义务教育阶段教职工1106人,专任教师1035人。
2.现状分析
平顺县地处偏远,资源匮乏,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农作物、中药材种植、旅游、光伏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等。虽然2019年实现整体脱贫摘帽,但经济收入不高,依然是制约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2014-2018年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在籍人口多,常住人口少,已成为目前农村人口的现实状况。学校布局点多面广,全县7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100名学生以上的中小学12所,其中县城6所,农村6所,仅占学校总数的17%;30人以下的学校和教学点38所,占学校总数的53.5%;10人以下教学点29所,占学校总数的41%。随着扶贫移民搬迁和外出务工人员将孩子带去务工地上学的情况日趋增多,不少农村中小学的生源已大幅度缩减。县城因为进城买房、务工的不断增长和二胎生育政策的实施,学位越来越紧张。在课程开设方面,受到教师结构性短缺的影响,农村学校音体美、英语、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明显短缺,部分村小和教学点的教学质量提升困难,办学效益低,县域内优质均衡发展存在极大困难。
二、布局优化工作目标及年度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为进一步完善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坚持“统筹谋划、适度超前、集中优化、规范办学”的原则,坚守“底线思维、应留必留、先建后撤、积极稳妥”的底线,按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减少数量、提升质量”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规模偏小、布局分散、质量和效益不高的问题。通过三年的布局规划调整,将县域内现有的71所义务教育学校逐步调减为55所,其中县城7所,农村48所,初中3所,完全中学1所,小学33所,教学点17个,特教学校1所。寄宿制学校27所,占学校总数的49%。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县城学校学位供给满足需要,乡镇寄宿制学校进一步加强,必要保留的村小和教学点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从根本上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年度工作计划
1.2020年度计划
新建1所县城初中。
2020年3月-2021年6月,新建六轨制平顺县第三初级中学校,为2021年9月秋季开学初中向县城集聚创造条件。
2.2021年度计划
拟撤销2所乡镇初中,5个教学点。
(1)撤销平顺县芣兰岩中学、平顺县北社中学2所乡镇初中。
(2)撤销平顺县东寺头乡门楼教学点、平顺县虹梯关乡槐树坪教学点、平顺县龙溪镇底河教学点、平顺县石城镇崔家庄教学点、平顺县石城镇马塔教学点5个教学点。
3.2022年度计划
拟撤销1所乡镇初中,8个教学点。
(1)撤销平顺县龙溪中学校1所乡镇初中。
(2)撤销平顺县石城镇黄坪教学点、平顺县阳高乡狮抱口教学点、平顺县阳高乡南庄教学点、平顺县东寺头乡安咀教学点、平顺县龙溪镇淙上教学点、平顺县青羊镇羊井底教学点、平顺县杏城镇东罗川教学点、平顺县杏城镇玉峡关教学点8个教学点。
三、重点任务
(一)县城义务教育学校建设
1、初中学校。重点办好平顺中学、平顺二中、平顺三中三所寄宿制学校,实施初中生向县城集聚政策。
2、小学。重点办好6轨制实验小学、5轨制青羊小学、2轨制阳光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4所学校。
(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建设
1.初中学校。重点办好石城中学1所农村中学,主要服务漳河沿岸的阳高乡、北耽车乡和石城镇三个乡镇的初中义务教育。
2.小学。重点办好11所乡镇寄宿制中心小学、10所村级小学和17个教学点,满足学生就近就便上学需求。
(三)撤销学校后师生分流及校产处置
1.学生分流。坚持“控辍保学”底线思维,确保学生不流失,实行整体移交的办法,撤并学校要在当年秋季开学前将分流学生全部移交给就近学校就读,妥善处理撤并问题。
2.教师安排。坚持合理分流、妥善安置的原则,结合教师“县管校聘”,就地在本乡镇安排到保留小学和幼儿园任教,消化农村学校多余教师,切实解决教师资源闲置等问题。乡镇初中教师可根据需要安排到本乡镇小学或县城初中任教,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2.校产处置。对教学仪器、文体器材、图书、计算机、课桌椅、学生用床等可移动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由县教育局统筹调配补充到其他学校。对闲置学校的土地、校舍等不动产,严格规范权属确认、用途变更、资产处置等程序,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农村集体和群众利益不受损害、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教育、财政、发改、人社、编办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平顺县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项目规划的制定,并做好项目资金使用、管理、评估验收等相关工作。
(二)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充分认识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对我县义务教育发展的重大作用,加快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逐步理顺当前学校管理机制方面的问题,努力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全县教育事业的大发展。
(三)广泛宣传,凝心聚力。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工作。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学校布局调整的目的、途径和办法,使社会各界进一步认识到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
平顺县教育科技局
2020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