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长治市平顺县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000014349/2023-06700 成文日期2022-10-25
发文机关平顺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 发布日期2022-10-25
发文字号 主题词

关于王静委员《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和建议》提案的回复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来源:长治日报

尊敬的王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和建议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今年以来,我县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贯穿全年经济工作过程,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展提升“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成果,让企业“最多跑一次”,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全心全意为项目服务,尽心竭力为企业服务,全县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一、服务链条更加标准规范

(1)政务事项清单化管理。持续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规范开展关于“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中市县行政审批事项划转工作,相对集中行使许可权及相关权力263项。对省取消的7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衔接取消,下放的9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承接到位。依据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和新一轮机构改革后部门职责变化情况,调整26个部门2736项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并按照规定予以公开

(2)政务服务规范化运行。编制平顺县行政审批事项办事指导》,统一规范事项名称、审批流程、设定依据、许可条件、申报材料、办理时限等要素实现审批事项同标准受理、规范化运行。

(3)“证照分离”稳步推进。将70项涉企经营许可审批事项纳入“证照分离”改革,直接取消9项,审批改为备案6项,实行告知承诺26项,优化服务29项,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现象。推行企业经营范围登记规范化工作,为企业提供更加规范、便利的登记服务,明确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对应的经营范围表述,厘清证照对应关系,做好市场主体注册登记和许可审批的衔接。

二、群众办事更加便利快捷

(1)政务服务“一网办”。依托山西省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全面推进“掌上办”“指尖办”“最多跑一次”“零跑腿”。目前,实施事项清单661项,依申请公开的行政许可、行政确认、其他权利共567项,其中三级以上网办深度(需到现场核验一次)100%,可全程网办事项数(四级及以上)567项,全程网办率达到100%。

(2)审批服务“一码通办”。针对9个类别80个高频事项制定二维码,在县政务服务中心“政务公开专区”为申请人提供“扫码”查询和申办服务。

(3)便民服务“一站办”。出台《平顺县公共便民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方案》,土地、规划、房产交易、税务、医保、人社等15个行业的公共便民服务事项全部进驻政务大厅,开放企业开办专区、建筑工程项目专区两个窗口,打造“一站办”公开区域,企业群众办事更加便利化。明确办事流程、收费标准,最大程序实行告知承诺和“容缺受理”,免费公章刻制、证照邮寄,最大限度帮助企业实现“最多跑一次”。

(4)热线服务“一号响应”。严格规范热线办理过程,加强对办理过程的监督,及时发现重复来电事项、不满意事项、应解决未解决事项。通过强化对办理结果的审核,及时发现问题,运用复核、退回、通报、专项整治等方式,提高问题的实际解决率,提升群众满意度。今年以来,共受理工单932件,已办结891件,群众满意度80%。

三、营商环境更加优化高效

(1)工程建设项目全周期代办。发挥“一枚印章管审批”集成服务优势,建立“代办主管+代办专员”全代办服务机制,建设项目服务事项实行“全代办”。

全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实行挂图作战,建立项目前期研判策划服务机制,制定了一次性告知清单、承诺制申请表、承诺合同等文本,为每个项目拟定一套个性化审批事项清单,一次性告知企业审批事项,明确了对符合承诺制要求的项目在实行承诺后即可开工建设的条件,定期对项目审批过程中的难点堵点进行梳理研究,逐个协调推进,帮助企业节约时间成本。最大限度实行拿地即开工”,全面推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落实告知承诺制,通过股室共享、内部流转、部门协作,在项目确立、工程建设、施工许可等多个审批事项中同步办理,由过去的串联审批转变为并联审批,实现了多证齐发、同步盖章、同步办结,大大缩短审批时限,推进项目开工建设,保证项目快落地、快投资、快施工。

(2)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全县域代办。下放到全县11个乡镇市场主体登记注册等便民审批事项6项,为乡镇申请登记注册账号22个,编印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操作手册》,对乡镇22名业务人员进行培训,市场主体登记可就近就地办理。截至2022年10月底,全县市场主体登记注册2138户,从主体类型来看:企业80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1户,个体工商户1301户。建立各行业部门帮办代办点18个,银行网点帮办代办点21个,组成70余人的帮办代办专业队伍。赋权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业务乡镇全覆盖,对乡镇业务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全县域帮办体系增点扩面升级,登记注册全程网办即办,半日办结,帮办代办占同期新增市场主体的99%。

四、聚焦规则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监管不断强化。

全县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联通30多个部门,截至目前,归集各类信用信息超过2247其中行政许可2196条,行政处罚51条),基本构建起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逐步成为市场监管的基本方式和手段,包容审慎监管探索取得成效。继续推行并联审批制度,落实线上一站式“无障碍”审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主动服务、跟踪服务、代办服务,努力打造“三无”“三可”的营商环境,强化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等要素保障,推行“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模式,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

五、发挥司法职能,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工作为契机,充分发挥司法职能,更好地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健康成长。一是严格规范涉及民营企业及企业家案件处置法律程序。聚焦民营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风整顿中发现的问题,开展常态化、制度化的案件评查,进一步检查司法不严格、不规范、不公正、不文明问题。二是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合法权益和正常经营活动的损害及影响。对涉民营企业的“骨头案”依法用好用足强制手段,穷尽查人找物措施,逐案攻关、逐案突破,保障民营企业债权及时实现。强化公正执行、善意执行、文明执行理念,依法审慎适用强制措施,禁止超标的、超范围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三是坚决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严格执行刑事法律和司法解释,准确把握非法经营、合同诈骗等犯罪的构成要件,防止随意扩大适用,坚决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预民营经济纠纷。四是综合运用各种强制措施,加快企业债权实现。加大力度推进“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综合运用各种强制执行措施,强化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信用惩戒力度,推动完善让失信主体“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